第一派否认现实 因追求失望而消极。
第二派追求现实
第三派整顿现实 因追求失望而谋整顿。
(盛极即衰的开端——循环悲剧顶点,自开国至开元六年一百年,至天宝之乱一百三十七年。天宝十三载户部奏户口之数为唐代之极盛。)
物质因素:天宝六载,李林甫建议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,下尚书省试,皆下之。杜甫、元结并下第。元结《谕友》曰:“天宝丁亥中,诏征天下士有一艺者,皆得诣京师就选。晋公林甫以草野之士猥多,恐泄露当时之机,议于朝廷曰:举人多卑贱愚聩,不识礼度,恐有俚言,污浊圣听。于是奏待制者悉令尚书长官考试,御史中丞监之。试如常例。[12]已而布衣之士,无有第者。送 [13]表贺人主,以为野无遗贤。”杜诗:“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“朝叩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——市侩与文士的斗争,夺取都市。
向边塞发展,向山林退却,谋改造现状。(针砭、讽刺、怜悯、诅骂。)
划分时代的困难:
宫体余习犹存,与初唐无明确之分界。摹仿乐府亦初唐之风。
大历诸子乃王维之正统。社会派天宝乱后始发展。(此派或可延入中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