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此篇中的“北兵”即清兵,事涉忌讳,故青柯亭本的《聊斋志异》没有收录此篇。
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 [1] ,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,阔盈尺,重百钧。每按边 [2] ,辄使四人扛之。卤簿所止 [3] ,则置地上,故令北人捉之,力撼不可少动。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,宽狭大小无异,贴以银箔 [4] ,时于马上舞动。诸部落望见,无不震悚。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 [5] ,横斜十馀里,状若藩篱 [6] ,扬言曰:“此吾长城也。”北兵至,悉拔而火之。司马又置之。既而三火,乃以炮石伏机其下 [7] ,北兵焚薄,药石尽发,死伤甚众。既遁去,司马设薄如前。北兵遥望皆却走,以故帖服若神。后司马乞骸归 [8] ,塞上复警。召再起,司马时年八十有三,力疾陛辞。上慰之曰:“但烦卿卧治耳 [9] 。”于是司马复至边。每止处,辄卧幛中 [10] 。北人闻司马至,皆不信,因假议和,将验真伪。启帘,见司马坦卧 [11] ,皆望榻伏拜,挢舌而退 [12] 。[1] 新城:明清时属济南府。即今山东桓台。王大司马:王象乾,字子廓,号霁宇,新城人。镇北边:自明万历二十年(1598)至天启、崇祯间,王象乾四度总督宣大、蓟辽军务,力主款抚,边境以安。史称“居边镇二十年,始终以抚西部成功名”。
[2] 按边:巡视边防。按,巡行。卤簿:扈从仪仗。卤,护卫所用大盾。簿,谓扈从先后有序,皆载之簿籍。
[4] 银箔:银片。箔,金属制成的薄片。苇薄:苇帘。以绳编芦苇为之。薄,帘,席。
[6] 藩篱: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。引申为边界、屏障。炮石:古代炮车用机括发石,相当于今日之炮弹。伏机其下:指在炮石下埋以机括和火药,燃发后杀伤敌人,相当于今日之地雷。按,此段描述,康熙《新城县志》作“相地穿坎,痊火器植木签以侍”。